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刘塘庄村

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刘塘庄村

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刘塘庄村委会

图一;刘塘庄现在的领导班子,图二;冯树春,张朝才,自张朝才任书记以来村的总体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朝才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他2010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这是上一届两委班子成员!朝才书记带领两委规划刘塘庄村的五年计划!

老的村委员及村民住宅!

新村的小区面貌!

刘塘庄村近代史

一、刘塘庄的由来  

     刘塘庄村建村约有60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公元1386年,朱洪武做大明天下,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永乐大帝从山西、山东向黄河下游进行有计划、强制性的18次大规模移民,前后二十余年。后来葛沽刘氏来此占地设村,将地租给前来谋生的人,每年秋后收租。并以其姓氏、堂号取名为大刘堂庄,最早移来的有张、何、李、赵四大姓,后刘氏破产,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刘塘庄名称。  

     刘塘庄村西临津浦铁路,北临独流减河,南临马厂减河,西、北、南形成三角区位。刘塘庄位于三角区东部,本是一片荒芜人烟的海侵之地,直到20世纪中期仍是夏日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满目荒凉的渤海滩涂。虽然历经数代前辈拓荒开垦,连年累月地耕耙播收,但仍是连年收成无几。绝大部分时候也不过是“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巴”的困苦岁月,加之解放前,战乱与匪患,靠治渔打苇种田交租的农民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真正的变化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到有效的开发。解放后隶属河北省静海县第八区管辖,1958年划为胡连庄乡(公社)片,1967年属于天津市北大港区管辖,1970年属于天津市南郊区管辖,1979年划入天津市大港区,隶属于赵连庄人民公社管辖。2001年并入中塘镇管辖,2014年大港区实现楼房化,刘塘庄迁入栖凤北里居民区.现隶属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管辖。全村人口600余户,1900余人。  

二、刘塘庄历史沿革  

     1953年国家组织力量修建了北大港水库。1954年独流减河开通后,青(县)、静(海县)、黄 (铧县)专区选派科技人员组成测量队,对开垦荒地进行了全面规划测量,拟定实施方案。

     1956年一场大规模的开荒生产运动开始了,刘塘庄村所属地区在此次运动中,将土地改造成稻田,成为小站稻的种植基地。刘塘庄村也由初始的互助组逐步进化为初级社、高级社、连村社,直至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当时为胡连庄人民公社所辖,

     1959年,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号召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热火朝天的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运动,要把国家提前跃进到共产主义社会。全国人民都狂热起来,干劲冲天,头脑发热,不断地创造所谓的奇迹。刘塘庄也一样,紧跟形势,配合着提出了“亩产一万三,邀请国际友人来参观”的放卫星运动,上级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要达到所谓的亩产一万三的目标,实际上是把即将成熟的稻谷,从田里起出来,移栽到一片早计划好的农田里,这样,几十亩稻田的稻谷集中到一起,然后在上级和其他人的监督下,进行收割,统计粮食数量,最后根据当时的亩数来计算亩产量。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害苦了广大的农民,要知道,国家可是要根据亩产征收公粮的。刘塘庄也是一样,将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一车车的交到粮站。不料想,个别村为了得到红旗,施展诡计,把刘塘庄村交上来的粮食记到自己村的账上,到最后一统计,刘塘庄村没有交够国家规定的公粮数量,惩罚降临到刘塘庄村人头上。上级派出工作组,追查粮食的下落,这么多的粮食到底藏于何处,干部们的解释苍白无力,工作组挨家挨户的翻找,柜子、水缸、炕洞统统检查,连枕头、香炉都翻开看看。但是最后一无所获。工作组认为刘塘庄人太狡猾,太顽固,下达了不给全村人80天口粮的决定。在当时,这样的决定刘塘庄只能接受,毫无反驳的余地,只好将野菜、树叶弄来充饥,勉强度日。正巧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刘塘庄人硬是挺了过来,1962年迎来了生活的希望。  

     1963年海河流域洪灾泛滥,东五村成为分洪区,刘塘庄村迁到天津南郊潘家洼村和中塘村居住,1964年还迁回原村址。

     1966年6月,开始了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90%的农民一生都没有出过周边这十几里的小圈子,但是,听到有人反对毛主席,滔天的怒火燃烧起来,农民不种地了,学生不上学了,一起起来寻找反对毛主席的人。当时的村干部就是最好的审查对象,上至书记、大队长,下至生产队长,都是斗争的对象,都有反对毛主席,反对社会主义的倾向,一片混乱。当时村里也成立了两个组织,一个是 “大联合”,一个是“七一造反纵队”,两个组织对干部有不同的看法,互相攻击,直至1969年党的九大要召开,全国要稳定,才联合起来。  

     1970年,开始有村集体的“副业”工厂,刘塘庄人发挥聪明才智,以生产小队为基础,办起了磨光、纸盒、笊篱加工厂,1973年发展到以村为单位的自行车零件厂和化工厂。

     1985年,刘塘庄村企业已有大港染化厂、胜利化工厂、针织厂、洁具厂,五金厂、运输车队等企业,工业产值首次接近千万元,刘塘庄村在这好形势下,进行了村庄改造,调整了村庄布局、街道和宅基地,将原来的土房改造成砖瓦房,修建村庄道路,农户接通自来水,村庄面貌有了改变。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市场调查不足,领导几次决策错误,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比例严重失调,兼之经营无方,效益年年亏损,拖欠国家贷款、村民集资、工人工资近700万元,村领导没有穷则思变,没有集中党员、干部、村民的智慧闯出新路,而是主观武断的宣布企业破产,最后的结果是,洁具厂停产,运输队解散,五金厂倒闭,胜利化工厂破产,刘塘庄村陷入极端艰难的困境。  

三、刘塘庄重新起步  

     全体村民对当时村干部表示了极大地不满,1997年在全体党员、村民的要求下,调整了村班子,刘塘庄村最根本的转变则从1997年开始。新任书记由原大港染化厂厂长张超才担任,他深知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从的道理,他首先作好自身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接影响大家,带动大家;他告诫村两委,检验村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村里稳定不稳定,村民满意不满意,村民是不是信任你,是不是真心实意佩服你。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理偿还拖欠村民长达5年的工资260万元,涉及到全村90%的农户,村总共负债380余万元,(贷款不计在内)村集体收入为零,而且村内很不稳定,不断的发生上访、纠纷等事件,在当时是周边村收入最低,最不稳定的一个村。支部筹集资金还清了村拖欠村民的工资款,欠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重新理顺了干群关系,村民对支部尊重承诺、实现承诺的做法表现了极大地信任和支持,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发展集体经济,1998年引进资金500余万元,建成了染化一厂,同年,支部带领全体党员、村民对全村3000亩土地300亩菜田进行了改造,彻底改变了农田的质量,使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和产出效率。整个工程共动用土方80余万方,修建涵洞38处,敷设供水管道186000延米,新打机井4眼,全部投资40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农田的质量,是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和产出效率。为盘活经济,给企业增添活力,2005年村4个企业顺利完成改制工作,改制后的企业当年就改变了精神面貌,4个企业当年就进行了大的投入,进行技术和厂房设备改造,使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产品质量、品种和生产能力都大大提高,各企业都突破了原定的经济指标。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尊重历史、整合资源、科学布局”的思路,引进现代发展理念,根据本村土地实际和企业分布状况,利用本村企业密集区的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出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的提议,把原有的化工污水坑填平,将污染坑变为黄金地。提议获得上级支持,大港区政府批准建立中塘镇工业示范西区,工业园区纳入了中塘镇发展规划。刘塘庄村同步启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测绘、规划,坑塘填埋、主干道路和供排水建设,累计投入达到2100万元,达到“七通一平”的标准,占地1600余亩的标准工业园初具规模,拓展了工业发展的空间。

     在进行园区建设的同时,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吸纳优质企业入驻园区。2005年引进百胜化工厂,2007年引进海阔天平化工有限公司,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2008年至今,引进了汇元食品厂、力拓标准件厂、新联染料公司、百胜博克化工有限公司、达奇博硕有限公司等企业,2015年村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推进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1998年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全村按土地等级分为三类进行发包,形成了各户地块零散、土地不集中的状况,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2008年与天津神农种业公司达成合作开发农业科技园的项目。2012年试验流转部分土地由集体管理获得成功。2013年11月成立了滨海新区第一个以集体形式组成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全村10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土地统一经营管理,村民农业收入连年增加,纳入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流转示范村。合作社建设了农机站,购进农业机械,修整农田水利、道路设施,对农田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2009年,制订了村民福利待遇规定,对村民新医合、意外保险进行补贴,对老党员,55周岁以上村民给予福利待遇。

     2012年村实现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工作目标,重新制定了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的补充决议,决议包含了保险,医疗,慰问,助学,老年人生活补贴、奖励等十个方面,提高了村民福利水平。

     2012年制订了丧事简办的规定,对遵守规定的户主给予经济补助和奖励,遏制住了丧事越办越大,互相攀比,比排场、比阔气的旧俗。

2002年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搞好居民住宅楼建设。为了使广大村民都能住上楼房,制定了楼房化筹资的五点办法,即区里补一点,村里补一点,个人筹一点,银行贷一点,亲戚借一点,用这五点办法解决实现楼房化中的筹资问题。同时决定所有的配套费和增项费全部由村承担。楼房建设完毕总共补贴村民配套费600余万元,极大地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刘塘庄村建设楼房75000平米,全村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刘塘庄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看到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新家园,更看到了村庄如画的前景和光明的前程。

      2008年修建了综合服务中心,2001年建设了文体中心和健身广场,文体中心和广场集文化、娱乐、健身、学习培训等多种功能,同时安装80余套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文体、娱乐、健身生活。高标准完成了居民区的绿化、硬化、亮化,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优美、整洁、安全的居住环境。

      2010年以来,村党总支部连续被评为市、区级“红旗党支部”“红旗标兵”“先进村党支部”“五好党组”“廉政先进集体”“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新区授予基层党建一等奖,定为滨海新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张超才2010年评为市级劳动模范,2015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刘塘庄冯姓迁徙过程;  

       始祖忠睿公;三世祖毅煊公从前枣园→迁葬大阎台,十三世祖寿明从大阎台→迁葬小国庄立祖,十六世祖泽兴从小国庄→迁葬刘塘庄立祖,《刘塘庄村现有冯姓人口252人》,从刘塘庄迁出两支。

       第一支十七世世友公从刘塘庄→迁葬静海县赵齐庄立祖,《赵齐庄现居人口★★人》。

       第二支十九世万槐公从刘塘庄→迁居辽宁鞍山樱桃园,《19世冯万怀1936年随逃荒人群下关东,于1937年到达鞍山,现居住鞍山桃园村(齐大山矿)。现人口40余人》。

                                                                                投稿人;二十一世孙冯树春,现任刘塘庄村总支副书记。

刘塘庄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成全国农村社区榜样

天津网,2017-9-6日


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王睿 日前,民政部组织专家组对滨海新区中塘镇刘塘庄村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实地验收,验收组一行按照《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对刘塘庄村创建工作逐一验收。最终,检查组对该村的总体情况给予了好评。长期以来,中塘镇秉承经济转型、产业融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和服务功能,在转型发展、追赶超越中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近年来,中塘镇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该镇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并作为全镇工作重点加以推进。与此同时,该镇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齐抓共管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该项工作始终在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框架内运转,并以刘塘庄村为典型申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据了解,为了让农村社区便民服务更加多样化,较好地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中塘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以刘塘庄村为例,该村成立了以综合服务工作站为基本载体的公共服务机构,适应农村城市化的趋势,提供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和惠民服务,形成了政府公共服务、社区互助服务、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保证了民情联系无遗漏、社会信息底数清、服务管理零距离、社区管理无盲点。

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中塘镇对农村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在此期间,刘塘庄村通过发展工业园区、开展土地流转,充分发挥社区集体经济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展社会帮扶,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现有服务设施,建设广覆盖、多层次、多类型的社区服务体系。

         此外, 中塘镇重视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其中,刘塘庄村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据了解,刘塘庄村还致力于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目前,该村基本文体活动设施比较齐全,文化活动具有比较浓郁的地方特色,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富有实效,农民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投稿人;二十一世孙冯树春,现任刘塘庄村总支副书记。

    您的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