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骅市大雁起台邨冯氏三氏祖墓碑纪 余冯氏三氏祖讳毅煊公,配厐氏,生四子,於明成化十六年,即公元一四八零年,由前枣园移来立大雁起台邨,以耕为业,勤读诗文,秉性敦厚质朴,恩泽四邻,为人仗义疏财,德被乡里,更兼勤俭持家,忠厚传世,遵先人遗训,教后人贤良,故得上仓护佑,亲友敬慕,家风绵延子孙兴旺,后嗣不乏聪颖睿智之士,多有经邦济世之才,且瓞绵绵星火广佈,立万代昌盛之基后世繁荣,更仰先祖懿德,故立碑铭誌,愿承先祖余阴,开拓进取光大族人事业。 二十世孙宝麟奉祀 原沧州…查看全文

冯文升简介及作品 冯文升,1954年11月29(农历)生人。六门长支20世。原籍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黑龙村。现居住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华北理工大学退休。 爱人:曹淑芬1953年2月25日(农历)生人。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徐建庄村。华北理工大学退休。 儿子:冯鑫,1979年9月8日(农历)生人。现住唐山市路南区。华北理工大学工作。 儿媳:王景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新城人。开滦矿务局工作。 冯文升,中国名人书画艺术联合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燕赵…查看全文

冯万青冯万青(字庭选)长门五支十七世,直隶静海县种福台人,兄长,立业,冯绍闵的二爷,均称他为九爷,此出自於乡里的尊称,九五至尊之意,俗称九爷。 冯万青在清朝晚期官居天津道台,有皇帝赐与的黄马褂,后入宫为官,官居皇粮庄头。于住军小站的〔淮军将领〕周盛传〔周盛波、周盛传二兄弟:俗称他们的军队为老盛军,在小站北边有两村传字营、盛字营依其字命名〕接为金兰。种福台村地处偏僻,全村饮水十分困难,他找到周盛传请求邦助,结果周派了他老盛军的大兵,破例从马场减河开渠将黄河水…查看全文

冯书楷小传 冯书楷(1914-1992年)字景范,号萍庵,别署垂目山人、柏梨庐主,沧县风化店乡前枣园村人,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老中医。其享誉全国的成就在篆刻。三十年代,曾拜白石老人的得意弟子周铁衡为师,得其真传,深悟齐派印之奥妙,艺业大进。其作品章法多变,刀笔劲健,白石老人评其印曰:“单刀法之刚爽如此,青年有为。”他刻印师古而不为古人所囿,善于灵活运用成法,独辟蹊径。曾应邀在石家庄讲学,先后在沧州、石家庄举办个人书印展,撰有《篆书技法浅见…查看全文
冯裕邦,笔名金松。 1943年3月10日出生于河北沧州<前枣园村,长门长支二十二世>。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七十年代就已流传到美国、日本等地均获得好评。作品曾参加中国美术馆;香港、海峡两岸等地交流展: 1995年入展 全国第三、第四届新人新作展; 全国第三届楹联展;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1997年在中国书画报上做了专题介绍。; 全国石油胜利书法篆刻展金奖; 2000年被授予天津市书法创作先进个人; 2001年入选全国首届书法…查看全文

人物简介: 冯宝麟, 1964年生,黄骅市人。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冯宝麟自小喜欢文学,尤其是新诗。他的艺术灵感便是在诗的培养基里萌芽的,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抒情色彩,又不乏深邃寓意和雍容典雅的美感。后来,他成了书法家、篆刻家,作品频频入展,理论多次获奖,应邀参加印学峰会,被美术馆的…查看全文

《常流庄冯氏家史简介》及“世禄”公传记 【吾支系是十三世“寿明公”由大闫台迁来小国庄立祖,十四有五子:亮贵、亮喜、亮发、亮财、亮茂,分为五门】。长门亮贵公后裔:天津、义合庄,二门亮喜公后裔:小国庄、杨柳庄,三门亮发公后裔:常流庄、操场河,四门亮财公后裔:芦北口、南马集,刘塘庄、赵齐庄。五门亮茂公后裔:清末民初迁居张家口〔失联〕。〖十三世“寿明公”是小国庄支系的始迁祖,其后裔分居于十一主村地从主村外迁它处的主要有营口市、四平市、沈阳市、鞍山市等地,繁衍3000多众…查看全文

冯绍闵:字孝先,直隶静海县种福台人,光绪六年二月二十四日(1880-4-3日)出生于种福台村,现属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原村址现处大港水库中央,1953年河北省修建大港水库,村民分别迁至周边:东台、北台、南台、东河筒、西河筒、西闸等地),形成现今村庄 。 冯绍闵父亲:彦龄,字寿堂,生母:刘氏,弟兄五人;绍孔,绍彦,绍闵,紹贡,绍雍。冯绍闵两子二女,长子德权(1906~1984),次子德隆(1929~1987)。两个孙子,冯天度(1929~2003)冯天锡(1936~2007)均已过世。 冯绍闵自幼聪…查看全文
【冯恺传记】 冯恺:长门五支十八世,排序行六,世禄爷长子,上有五姐,下有三弟一妹,他十五岁丧父,一大家子的重担落在还是孩子的他肩上,他的一生充满奇迹。 一:小小年纪,个性超凡:在父亲丧事上与端氏生的四姐出现了分争,四姐要求为父打幡并大办丧事(出大殡),当时的家境一般,根本无力支付出大殡的费用,四姐提出费用由她来出,但条件是必须由她打幡送父,不然支费免谈。恺爷小小年纪个性非凡,他是家中男丁亦是长子,打幡送父理当是长子之责,恺爷决定大殡仍办,且不用四…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