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

冯道

   古人云:忠臣不事二主。而古代有一位“长乐顽主”,却事四姓、相六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可谓“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宰辅”。
 
   司马光评价他“奸臣”;欧阳修说他“没有廉耻”。这个“官场不倒翁”冯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屹立官场事四姓、相六帝的“十朝元老”
 
   王朝陵替,江山代谢,他仍稳坐钓鱼台,仕途永远得意。这就是被称为“官场不倒翁”的冯道。
 
   冯道是什么时候“出道”的呢?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这就是“五代”。时局动荡,社会不安,政治上的“一把手”经常变换,冯道就生活在那个年代。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人,他一生历经6个朝代,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三师等职近30年,前后事四姓、相六帝,皇帝如走马灯,他却官路亨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被称为“官场不倒翁”。外族人统治中原时,会请他辅政;郭威想当皇帝,还要用试探的方式征求他的意见。
 
   这种政治理念,与古代“忠君”思想格格不入,欧阳修曾这样骂他:一个男人拉了寡妇的手,寡妇守节可以断臂,冯道怎能忍辱偷生,不知廉耻?
 
旁观乱世永远跟着最有实力的当权者
 
   历史学家范文澜写道:“他(晋高祖石敬瑭)要冯道出使辽国行礼,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冯道毫不犹豫,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好个奴才的奴才!”
 
   契丹灭晋,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入开封,冯道应召到达,被任官太傅。有一次,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皇帝你能救得。”这句话,让耶律德光打消了“尽屠汉人”的想法。
 
   士大夫如何在乱世中实现自我价值?在这方面,司马光与欧阳修观点一致,即“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而冯道,走的是完全相反的道路。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冯海军分析,朝代更迭之际,冯道都在外围旁观,但当新政权确立之后,他就会带着文武百官迎接新主子,让新政权早日步入正轨。作为文官,他不是革命者,而是顺应时代者。在政治道路的选择上,他从不提前表达政治立场,而是坐观形势,永远跟着最有实力的当权者。
 
人生信条始终信奉“人民利益至上”
 
   观察冯道的政治道德,要注意当时皇帝频繁更换的社会背景。按照儒家士大夫的说法,生活在那个年代,冯道可以归隐山林,也可以“忠君”而死。
 
   历史学家葛剑雄分析,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至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50余年间换了6个朝代,皇帝有10个姓。如果大臣、士人都要为本朝守节尽忠,那就会出现6次集体大自杀。
 
        葛剑雄在其书中表示,如果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不顾个人毁誉,打破狭隘的国家、民族、宗教观念,以政治家的智慧和技巧来调和矛盾、弥合创伤,寻求实现和平的途径。
 
   而冯道,走的就是第三条道路,尽管他最终没有成功。他在《长乐老自叙》中说: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然而,与“灭迹山林”或愚忠一姓一国的人相比,他无疑应该得到更多的肯定。
 
   南怀瑾也曾专门撰文为他“翻案”,高度评价他有“三不欺”: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
 
         对于其所处的时代,冯道早有诗云: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豺虎丛中也立身。
 
为官之道古代“公务员”的典范
 
   除了政治道德之外,在史料中,薛居正、欧阳修、司马光虽然对其政治上都有不满,但在对其描述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一致的。
 
   他“为人刻苦俭约”,随军时住在草棚中,床和卧具都不用;发到的俸禄与随从、仆人一起花,与他们吃一样的伙食,毫不在意;在丧父后辞去翰林学士回到景城故乡时,正逢大饥荒,他倾家财救济乡民,自己却住在茅屋里,还亲自耕田背柴。
 
   冯道还主持国子监《九经》的刻板印刷工程,历时22年未曾间断,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即使改朝换代,只要冯道不倒,印书的进程就没有耽误。
 
   在冯海军看来,冯道是古代“公务员”的典范,是中国最佳“职业经理人”。天下无论是谁家的,老板无论是谁,冯道始终以民为本,爱岗敬业,他的“忠”,是忠于本职,而不是狭隘的忠于某姓某人。
 
哄堂大笑
 
   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任宰相,俩人一个慢性子、一个急性子。
 
   有一天,老和见老冯穿了双新靴子(他自己大概也买了新靴子不久),挺想知道老冯买靴子花了多少钱,就问人家老冯:“您的靴子新崭崭的,什么价儿呀?”老冯抬起左脚伸给老和看,回答说:“九百。”
 
   老和这人一向气量狭小、性情急躁,一听老冯买的靴子那么便宜,烦恼劲儿就上来了,马上回过头瞪着他身后的小差役,问道:“我的靴子为什么用了一千八?”于是对小差役大加辱骂指责。老冯看了阵子热闹,等了好大会儿,才慢悠悠地抬起他的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子人一听,顿时全都大笑起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冯谖

    您的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