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网络族谱序》
族繁之家必有谱。谱系既明,则源流本末彰而不昧,尊卑老幼定而不紊也。遥遵先祖之遗训,广联宗族之情谊,亦首赖于斯也。
吾之族谱叙修凡历五次。公元1634年(明崇贞七年),九世祖守壮公手订谱稿,藏诸家中,传诸后人,此一修也。后再修于1914年(民国三年),三修于公元1957年,四修于公元1987年,五修于2011年。兹网络族谱建设视同六修族谱也。纵观族谱之叙修史,几多感念、几多慨叹也。初之木本水源厘然,继之别门分支不紊者,念守壮公之丰功也。始以手书缉录,又以缮写转抄,后以付梓刊印,念社会之进步也。数十甚或百年始行倡修族谱,遗忘大半者有之,无可稽考者有之,恐非族人敬宗睦族之意阙如,叹世事维艰之无奈也。代远年湮,迁徙流离,族人失联者日繁,回归兮无望,奔走呼号,茫然无措,叹吾族之大憾也。
时至于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族谱遂应运而生焉。族人若非拥抱网络,则有落伍之嫌;族谱或非牵手网络,则难称望族之誉。二十世祖奇云公不忘初心,常怀敦宗睦族之思;顺时应势,首倡网络族谱之修。二十世祖宝全公,二十一世叔书元公,书静公,以及族兄弟裕和、裕德、裕阁、裕忠、裕贵等,鼎力支持。遂商诸族人,莫不赞许:经广泛联络,全面展开。先贤之志有继,后裔之伦有遵,吾族之幸事也。原谱失误者必改,有遗者速补,失联者尽归。族人生生不息,网谱奕世流传。
族谱之融于网络,其容入量、便捷性、生命力,非纸质族谱可比也。是以依托原谱广增信息,凡一人之名、字、户籍地、婚配子息、生卒年月、学历、职务、职称、荣誉、葬地方位,务必尽书,其有嘉言懿行者,宜各立传以昭子孙。附以照片,尤显网谱之华也。族人当提供资料,广为参与。
奉读族谱,首当知源流,明世系。余始祖忠睿公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自安徽省凤阳府凤阳县奉例迁徙河间府沧州城东前枣园庄,奕世繁衍,传至于今,已历二十有六世,六百一十三年。二世祖各居一门,九世祖分领一支。凡吾亲族兄弟、诸父子孙,皆出天伦一本,当永志于怀焉;所处世系支派,亦当知所由致也。次当正昭穆,识戚党。百世罔替,一脉相承。各尊其尊,各长其长。至于母党、妻党以及女之夫党。皆吾之亲,宜各周旋以礼,感契以情。三当道祖训,承宗德。祖德宗功,或族谱志之,或居家传之,无不冀子承孙继于永远。吾等后人当心领之,践行之,光大之。诚如是,则无负先祖之望也。
夫修谱之于敬祖睦族互为表里。敬祖者,莫大于谨遵祖训,积德行善。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为善不止一事,必事事尽合乎善。庆而曰余,其庆不止于本身,而所余又及于子孙。亦必举家咸务为善。敬祖之仪,在于祭祀。祖宗在日,处处为子孙着想,积资财,置产业,如牛犁田,无私奉献。子孙所恃以报本者盖祭祀耳。每至春节及清明、中元、寒衣之节,为孝子贤孙者当虔诚致祭。敬祖宗即以示子孙,所关非浅。盖敦本实以尽孝,振枝叶以相亲,皆分所应为,且相辅相成。族人之间,贵贱不得相凌,贫富不得相耀,否则徒修族谱,无以对祖宗矣。相处之间,同道而相益;患难之来,同心而相济。彼有子弟,延师课之,彼有婚嫁,竭力成之,至于疾病死丧更无庸议。庶几合族团结,家声远播。如是,则诚天伦之美德,家族之甚幸也。是为序。
前枣园庄 二十二世孙 裕宏 谨识 二零一七年清明节